INTRODUCE 介紹
【邸蘊永薪】張家誌美濃柴燒個展
獨一無二卻不奇異,
落灰將火痕紋上坯體。
粗陶看似粗曠,
卻在入手之時、就口之瞬應和溫潤的共鳴。
●展期|2023/12/22(五)-2024/01/28(日)●地點|知事官邸生活館2F多功能展區●地址|台南市東區衛民街一號2F(每周一固定公休;遇連假將順延)
【邸蘊永薪】張家誌美濃柴燒個展
柴燒,又稱為「野窯陶燒」,是一種古老的陶瓷製作技法。它最大的特色是在高溫下使用天然柴火燒製陶器,通常在窯燒過程中會產生獨特的火痕,賦予作品樸實自然的美感。柴燒陶藝是一門結合了技藝、哲學和創意的藝術。在這個古老的製陶工藝中,張家誌陶藝家融匯了台灣柴燒之父鄭水圳老師的傳統技法,已有近20年的學習和創新。此技法常用於製作茶壺、茶杯等茶具,因為它能提供適合沖泡重烘培茶葉的環境。同時,柴燒陶器因含鐵成分,使用時能分解酒中的某些物質,使喝酒時口感更為順暢。
張家誌老師的作品呈現出獨特的古樸自然風格,初看或許不會帶來華麗的震撼,但卻隨著觀賞而展現出令人愈看愈動容的魅力。在那粗曠樸實的外表下,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火的痕跡和陶匠手的蹤跡,交織出難以言喻的美感。這種深刻的自然美,彷彿是時間和生命的交融。柴燒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,更是實用的藝術品。張家誌的茶壺在使用上無論是比重、手感還是水流暢度,都經得起考驗,使得這些作品深受藏家喜愛。
「邸蘊永薪」展示了柴燒藝術的文化底蘊,旨在從官邸散播出這種獨特的藝術魅力,讓觀眾深入體驗永薪窯的陶瓷創作實力與情感魅力。這是一場將柴燒文化深深根植於心靈深處的展覽,讓人們感受到那種來自於土地和人文的凝聚力。
●展期|2023/12/22(五)-2024/01/28(日)●地點|知事官邸生活館2F多功能展區●地址|台南市東區衛民街一號2F(每周一固定公休;遇連假將順延)
作品特性
柴燒製作採用進口土,比例經特殊調配,以高溫1250度搭配荔枝龍眼木,低溫時使用一般木材或檜木削邊的角料。燒製小窯需3至4天,全程24小時不間斷。老師在製作花器或壺的最後階段會進行入炭,使表面產生落灰效果。然而,由於杯口需舒適使用,通常不會有落灰效果。柴燒器具適合沖泡重烘培的茶類,且有客人反饋使用老師的杯喝酒不辣口。柴燒內含鐵,能分解酒中部分物質,讓口感更順暢。
- 入炭柴燒的不穩定性,使產量較低,造就無法複製的特點。
- 陶在窯裡逐漸升溫至千度,落灰依附坯體自然成色,只有出窯時能一睹最終樣貌。
- 粗陶看似粗曠,卻在入手之時、就口之瞬應和溫潤的共鳴。
- 與現代電窯、瓦斯窯不同,柴窯以木柴為原料,多日不間斷投柴燒成,其中火的不穩定性,使排窯、入炭時機、封窯等步驟,更依靠作家的經驗判斷,每個環節都影響著出窯成敗,極為困難,卻也成就無法替代的獨特氛圍。
水方 | 缽型大水方_茶壺_兩件式茶船 | 小杯_茶海 |
※展品搶先看,完整展出歡迎到知事官邸生活館2F多功能展區。
呂賢文總監 Nikon Lu 暨 知事官邸生活館團隊
• 知事官邸生活館總監
• R+A Design Group總監
• 青年設計聯盟召集人
• 安提阿設計講堂創辦人
• 台南設計改變城市連線召集人
• 2018 臺南城市設計論壇計劃主持人
• 2017 台灣設計展街角裝置藝術策展人
• 北京清華大學專業講師
• 台師大 北科大等校專業教師
藝術家-張家誌
生於1979年的高雄,張家誌是柴燒陶藝的傑出代表,師承台灣柴燒之父鄭水圳老師,已經深耕此道近20年。他對土地有著特別的情感連結,運用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記憶,融入個人哲學思維,以專業手法打造動人心弦的作品。
在看似樸實粗曠的外觀下,張家誌的茶壺不論整體重量、手感或是水流順暢度都極具品質,因此深受世界各地藏家喜愛。
- 1995 啟蒙於林正直老師
- 1998 進入陶之鄉仁智工作室
- 2002 鄭水圳老師學習柴燒窯燒法
- 2007 雲水草堂首展
- 2008 第一屆台灣金壺獎陶藝設計賽展入選 / 金壺獎聯展
- 2009 當代茶具設計展 / 香爐大展
- 2014 第五屆台灣國際金壺獎入選獎
- 2021 綻堂文創茶器展
- 2023 秋山堂陶器展
●展期|2023/12/22(五)-2024/01/28(日)●地點|知事官邸生活館2F多功能展區●地址|台南市東區衛民街一號2F(每周一固定公休;遇連假將順延)